新华社深圳2月29日电: 尽管以水为邻的湖北人喜爱吃鱼,可武汉市民王凌却对做鱼充满了阴影。12年前,她被突然从砧板上蹦起来的鱼吓哭了,为此还写了一篇博客,表示再也不敢做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凌一家四口从1月下旬开始“宅”在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的家中,她便承担起了为家人做菜的工作。为了给家人换换口味,她硬着头皮照着网上的食谱烧了一条武昌鱼。撒盐腌鱼、小火慢煎、加水烧汁……尽管只是第二次做鱼,但家人表示这道武汉特色菜像餐馆里一样好吃。

一段时间下来,王凌烧菜越来越熟练,尝试的菜品也越来越多。大白菜焖鸡、自创木须肉、菜薹炒腊肉……王凌会把当天的菜品照片配上生活随笔发在网络平台“小红书”上,目前已有多篇“日记”,一些网友还留言求做菜教程。

“现在是买到什么菜就做什么,我也尝试了很多新菜品,希望能尽量过好每一天。”王凌说。

疫情期间,中国民众花在厨房里的时间越来越多。据小红书统计,该平台美食类内容消费量较疫情前增长了103.5%。来自美食平台“下厨房”的数据显示,其App日均活跃用户数平均每天以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对于一些“厨房小白”或者在家办公较为忙碌的人来说,半成品菜成了这段时间的最佳选择。不少餐饮企业和超市将食材切配好,用户下完单收到半成品后,不用洗、不用择,直接下锅就可做出一道“大菜”。

疫情期间,“盒马鲜生”开发了近百款半成品菜,包括家常菜、调味肉、海鲜、熟食、免洗净蔬菜等多个系列。盒马工坊广东区域负责人肖园介绍,目前新上架的快手菜销售增长较高,在广东区域最受欢迎的分别是广式鸡煲、胡椒猪肚鸡和子姜炒鸭。

一些人在做家常菜之余,开始愿意花时间做一些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菜品。凉皮、油条、电饭煲蛋糕等小吃成了近期网络美食搜索热词。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截至2月28日,“凉皮”话题相关的视频累计播放量达15亿次。

26日,北京市民田女士和丈夫也加入了这场“朋友圈手工凉皮大赛”。从下午3点开始,揉面、洗面、沉淀、蒸面筋、烫凉皮、熬料水,夫妻二人前后花了8个小时才做出了这道中国小吃。

“以前想吃凉皮都在外面买,这次家里没有烫凉皮的工具,我们就找了个不锈钢碗慢慢隔水烫。”田女士说,除了凉皮,他们这段时间还尝试了自制辣椒酱、奶茶、卤牛肉等。尽管这些菜品步骤多、费时间,但疫情期间难得的做菜时光让夫妻二人倍感珍惜。

“可能很多人原来只觉得做饭是个功能,洗菜很麻烦、刷碗很痛苦,但一定也有很多人在经历过后感受到做饭的乐趣,发现自己也能当‘大厨’。餐桌和美食本来就是连接家庭关系的枢纽,等这一段时间过去,留下的记忆应该不只有悲伤,还会有家庭的温暖。”“下厨房”创始人王旭升说。(完)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