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5日讯)大部分送院前已死亡病例(BID)是患有共病症,没有接受过冠病检测,对于自身已感染却不自知的冠病患者。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截至周二(3日),9403名冠病死者中有1131人是BID。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阿汉峇峇说,其中755 名BID病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等,并指出,大多数是40岁以上的死者,生前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

“79%的BID病例没有在任何医疗机构进行过冠病检测,这意味著,他们不知道自己已感染冠病。

“我们也注意到第一阶段(无症状)和第二阶段(轻微症状)病例占所有病例的80至90%。”

阿汉峇峇表示,五个阶段的病患都有发现BID病例。“数据显示,一些病患处于第一、第二阶段,但有些病患在死亡前进入第三至第五阶段。感染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他说,病毒传播的因素是密切接触者、出现病兆但没有及时检测、延误就医以及病患有症状却没有寻求治疗或检测。

“不堪负重的医疗运输以及有限的救护车也使得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更难获得医疗帮助。

“不幸的是,这些运输限制导致了BID病例的增加,特别是在感染人数激增的巴生河流域。”

他指出,已知道自己感染的BID病例,相信是由于患者在检测中心所提供的联系方式不完整。

“当卫生局想要检查确诊者,安排到冠病评估中心(CAC)的预约以及等待入院时,病人的资讯如果不匹配就会联系不上。

“可能是他们的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或不正确,或是虽然病情恶化但不想入院。”

他也说,必须密切监测在家的患者,因为他们的病情可能会突然恶化,使得BID病例增加。

“部门认真看待BID激增事宜,并正在实施多项措施以减少BID,包括上个月在大巴生河流域(雪兰莪、吉隆坡、布城和森美兰)实施虚拟CAC,为冠病患者进行虚拟监测,加快诊断和管理,同时减少CAC的拥堵。”

他表示,在家中隔离的病患也收到了血氧仪以协助他们监测自身健康状况。

“卫生部也在加强救护车网络,确保能对紧急状况做出迅速反应,并与私人医院合作,设立全科医生CAC和私人CAC,对病患进行家中监测。”

阿汉峇峇说,疫苗已证实可以减轻冠病的严重症状和降低死亡风险。

他以英国、以色列和美国为例,这些国家因为接种率在达到人口的40%后,感染住院和死亡都减少。

“一旦我们达到40%大关,我们相信马来西亚也会有相同的情况。”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