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6日讯)一对父女短短1个月内二度染疫,显示病毒“突破性感染”越发强劲,之前普遍认为染疫后就有免疫抗体的说法,已经站不住脚!

随着国境大开放和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大放宽后,很多民众认定冠病已经不再具有威胁性,甚至认为感染后,可以加强免疫力和抗体,使新冠肺炎病毒在短期内“百毒不侵”,惟如今证实这项说法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巴生就有一对父女,相隔不到1个月便双双二度疫染,而且CT值比首次更低。

根据《中国报》记者探悉,这对父女首次是于上月9日感染,当时两人皆属无症状感染。

岂料,两人自行隔离约一周,结束隔离不到1个月,本月14日居然二度感染,如果依据以前14天隔离期计算,两人隔离结束仅相隔3周。

46岁的父亲第一次的CT值约30,第2次掉到20左右,并出现咳嗽、喉咙痛、伤风、忽冷忽热等症状。

至于20岁的女儿,第一次CT值约30,第2次掉到10左右,并出现伤风、咳嗽、喉咙痛、流鼻血等症状。

由此可见,即使已感染过一次,不代表就有免疫抗体,而且第二度感染后,不仅CT值更低,感染症状也更严重。

该家庭第一波感染时,只有父女中招,第二波则连婆婆和妻子也中招,一家6口共4人染疫,但大家皆难查证感染源头。

其中,妻子几乎出现所有症状,尤其第1天和第3天最难熬,尽管在卫生部标准下属于“轻症”,却痛苦得几乎透不过气,因此不要以为轻症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而已。

COVID 19
女儿的检测报告显示,第2次的CT值(右)比首次高出许多,并且出现流鼻血等症状。

巴生市议会卫生小组委员李富豪受询时指出,近期确实开始接触到不少病例,属于3个月内二度感染,甚至三度感染。

他说,可能是不一样的病毒株,因此首次感染的抗体不足以抵抗其它病毒株,就像打疫苗一样,虽然产生抗体和病毒特性记忆,还是一样会确诊。

“很多人以为染疫后就可安然无恙,事实上不一定能阻止病毒再度入侵,二度感染的病情可能会不一样,甚至比第一次更严重。”

他举例,其中一名患者第一次感染时,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第2次却多出喉咙痛等症状,整体病情比第一次更强。

因此,他说,不要以为感染一次就等同拿了“免死金牌”,毕竟现在虽然病毒威力可能没之前严重,但目前重症入院、死亡病例依然不在少数。

“既然可以避免,何必去感染?既然可以降低病例,何必成为传播者?”

李富豪指出,虽然现在已大开放,但是大家在享受自由之际,应该还是要谨记病毒无所不在,做好一切防疫措施,因为大家都无法确定自己感染后,是属于轻症或无症状的“幸运儿”。

“一些所谓轻症的病患,病情非常难挨,绝非儿戏。”

他说,长期性症状也会带来困扰,例如一名康复患者,染疫期间只是轻症,相隔四五个月却还没恢复味觉,还有1人没症状,如今很容易鼻塞和喉咙不舒服。

他强调,他不是要制造恐惧,只是要大家知道,可以避免就尽量避免。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